会议专题

地震伤亡时间曲线评价医疗救援效率的意义

  目的:探讨地震发生后累计伤亡人数与时间的关系,寻求医疗救援反应评价指标。方法:统计震后第1d至第17d累计地震伤亡人数,将地震总累计死亡人数与震后第3d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TRI)。将地震发生后每天累计死亡人数与2d前累计死亡人数之比为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PRI),再将每天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进行自身比较。结果:地震发生后头5d死亡2.8881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2.40%,受伤19.3347万人,占总受伤的54.41%。震后5d到13d,伤亡人数增加速度有所减缓,13d后,伤亡人数增加不明显。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为4.470.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最大2.1,且出现在地震后72h,前7d均大于1.4,7d以后医疗救援预警指数逐渐下降。结论: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和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是评价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的客观指标,总医疗救援反应指数越大,地震医疗救援反应速度和效率越低。医疗救援反应预警指数对地震救援期间决定医疗救援力量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震 医疗救援 评价指标 预警管理

JIAN Hua-sheng 蹇华胜 MA Jian-fei 马剑飞

Emergency department,Trauma Center,Institute of Surgery Research,Daping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急救部

国内会议

中国·国际第11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

四川德阳

中文

112-114

2013-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