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黄对大鼠肝组织的“双向”作用:基于病理毒理学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热大黄药效与毒性的关系,探索建立中药量-效关系的中药评价研究模式和方法,探讨熟大黄炮制减毒韵客观真实性及其保肝与损肝的“双向”作用.方法:同时采用正常和病理动物,在较大剂量范围(2.0,5.4,14.7,40.0g生药/kg/day)考察熟大黄总提物对实验动物一般状态、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熟大黄药效与毒性的关系.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9个生化指标中抽提出2个公因子,共解释了原始数据86.545%的信息.公因子1主要由TBIL、HA、LN和TGF-β1主导,可解释为纤维化因子;公因子2主要由ALT、AST和ALP主导,可解释为细胞损伤因子.熟大黄对肝脏存在明显的药效与毒性“双向”作用: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对正常动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作用.病理检查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熟大黄对正常动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作用,但用于肝损伤动物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基于病理毒理学的中药药效和毒性关系研究模式及方法,阐明熟大黄药效与毒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阐明熟大黄炮制减毒的客观真实性及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黄保肝与损肝的“双向作用”.

熟大黄 病理毒理学 动物模型 临床应用

王艳辉 王伽伯 赵海平 赵艳玲 肖小河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039;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 410007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039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039;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 330004

国内会议

2012转化医学与中药现代化高峰论坛

杭州

中文

244-249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