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原发性肝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及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MSP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及其癌旁组织、6株肝癌细胞株及10例正常肝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甲基化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处理肝癌细胞株,用RT-PCR检测RASSF1A重新表达的情况。结果:100例肝癌组织中有69例(69%,69/100)存在RASSF1A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中有15例(15%,15/100),6株肝癌细胞株有4株(66.67%,4/6)发生甲基化,而正常肝组织中无RASSF1A基因甲基化存在,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三种组织中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7.75,p<0.001)。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及组织分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发生甲基化的4株肝癌细胞株经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处理后,全部重新恢复了表达;结论:原发性肝癌存在RASSF1A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并与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及组织分化密切相关。经甲基化抑制剂处理的肝癌细胞株又重新恢复表达,推测CpG岛的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肝癌诊疗的一种新方法。

原发性肝癌 组织病理 基因表达 启动子甲基化

陈谭根 李建国 林志川

363000,福建漳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肝胆外科

国内会议

2012重庆国际肝胆外科论坛暨第十八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大会

重庆

中文

146-152

2012-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