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蛛寻觅与定位果蝇的机制初探
本研究于2012年在实验室条件(23-25℃)下,采用对比法,比较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对有模拟果蝇振翅声源端和无声源端的反应状态.在供试狼蛛连续10d猎食果蝇后,停止对其供应食源,使狼蛛产生饥饿感,增强寻觅猎物的欲望,三天后将装有饥饿狼蛛的试管放入Y形管的柄端,试管口由脱脂棉纱布封住,静置30min,等待其适应新的环境.另外,用橡胶塞堵住Y形管的其中一个臂端,使得该臂端内气流与外界分隔开,从而无法产生空气流动,减少气流对听觉实验的影响;Y形管的另一臂端也用橡胶塞堵住,不同的是,该橡胶塞是中空的,将播放器从中塞入Y形管内并播放果蝇振翅录音,分别用脱脂棉在Y形管三端控制供试狼蛛与声源间的距离.结果表明,与果蝇相距15cm和9cm范围时候,狼蛛对声源端和无声源端初始反应差别不大,但是3 min后,狼蛛对声源端的终末反应的选择显著高于无声源端.狼蛛对新的环境有一段适应过程,一部分开始选择无声端的狼蛛在经过3min的寻觅、抉择和定位后,移向了有声端.随着狼蛛与猎物距离的缩小,当狼蛛与果蝇相距3cm范围内狼蛛听觉感受器的作用比较敏感,狼蛛初始反应和终末反应中对声源端的选择均显著高于无声源端,表明声源间距与狼蛛成功地寻找和定位猎物有明显的相关性,终端反应中选择声源端狼蛛数量与三组实验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87,声源间距与成功定位猎物成负相关,狼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依靠听觉来寻觅和定位猎物.另外,听觉感受器的敏锐度与狼蛛的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三组距离实验中,雌性狼蛛在有声端停留时间都长于雄性狼蛛,在与果蝇相距9和15 cm时,雌、雄狼蛛停留于有声端的时间分别为114.83s、111.33 s和83.83s、84.00s,雌性狼蛛对果蝇振翅声音更为敏感,定位准确率更高.
狼蛛 听觉感受器 定位 猎食行为
汪波 黄婷 朱凌姬 付秀芹 颜亨梅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研究室,湖南长沙410081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29-29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