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梨形环棱螺的精氨酸激酶对五氯酚钠毒性暴露的响应

  精氨酸激酶(AK)属于磷酸原激酶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如螺中,起着类似于脊椎动物中肌酸激酶的作用,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AK是无脊椎动物受到免疫刺激和病毒感染后变化最为明显的蛋白质之一.在无脊椎动物体内,AK的变化与外界条件有关,在缺氧、叠氮化钠和五氯苯酚等条件下,AK表达量会上升.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ol,Na-PCP)具有广谱生物杀伤性,对人、畜的毒性也大,它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Na-PCP能造成水生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的损害,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毒性极大.本研究采用在体暴露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五氯酚钠(Na-PCP)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72、96h)下对梨形环棱螺的急性毒性以及五氯酚钠对肝脏、鳃和腹足中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a-PCP对梨形环形螺的半致死浓度为0.411mg·L-1,安全浓度为0.0411mg·L-1.Na-PCP暴露下,梨形环棱螺肝脏中单位蛋白AK活性在低浓度下被诱导增长,而在高浓度下则出现被抑制的现象;鳃、腹足中单位蛋白AK活性伴随Na-PCP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现出时间剂量上被抑制的现象,但在腹足中下降幅度相对鳃中较大.鉴于Na-PCP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脂溶性,易被水体中的底栖动物梨形环棱螺吸收,污染物进入动物机体后将引发机体抗氧化反应,产生氧自由基.在过氧化物的胁迫下,环棱螺AK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发现提示AK可能参加了抗氧化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AK对五氯酚钠的毒性暴露较为敏感.鉴于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及与五氯酚钠毒理效应的关系,可以将AK作为指示污染物污染状况的生物标志物,并能为深入开展梨形环棱螺在Na-PCP暴露下敏感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其污染的致毒机理等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能为水环境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早期诊断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五氯酚钠 梨形环棱螺 急性毒性实验 毒理效应 精氨酸激酶

王元川 侯建军 李杰东 陈亚琼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国内会议

第七届湘、鄂、赣、粤、桂五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31-31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