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海南原鸡神秘的面纱
原鸡海南亚种(Gallus gallus jabouillei),除海南岛,广东、广西、云南及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由于对野生原鸡生态研究的不多,特别是对海南原鸡研究更少.2009年以前,对海南原鸡还没有专题研究论文发表,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了解的甚少.2006年,我们在大田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招引、野外观察等方法对原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生态学研究.从而逐步揭开了海南原鸡的神秘面纱.形态 由于原鸡性机敏、胆怯、警觉性极高,很善于藏匿.在野外观察时“只听原鸡鸣,难见原鸡形”,说明原鸡的警觉性极强,看清楚原鸡的形态比较难.所以,原鸡长相如何,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一些文献描述海南原鸡的耳垂是红色的,我们所看见的是白色的.另外,原鸡的尾羽只有两条中央尾羽特别长,末端逐渐向下弯曲,形成弯刀状.其余的尾羽并不很长,而且尾端较平齐.可是在有些文献的画图中,将原鸡的尾羽画成家鸡的尾羽,这与原鸡的尾羽完全不同.夜栖在大田自然保护区,原鸡喜欢在落叶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灌木草地等环境夜栖.原鸡喜欢在较高乔木的树冠层的侧枝上过夜,大多是几只在同一棵树上或在附近几棵树上过夜.厚皮树、小刺竹等是原鸡较喜欢选择的夜栖树种.原鸡在天傍黑时上树,清早从树上下到地面.白天主要在地上活动,有时也会上树采食或休息巢址大田地区原鸡巢址选择在落叶季雨林、有刺灌丛、灌木草丛及人工草地环境,巢址建在地面,隐蔽于灌木丛下或密集的草丛下,巢近于圆形,很简陋,稍有凹陷,垫以少许草本或木本茎叶.巢址的隐蔽性较强,但其周边的环境却比较开阔.繁殖原鸡每年2-7月繁殖,是否延长有待于继续观察.在繁殖期雄性整天呜叫不止.原鸡是一雄多雌婚配制度,由雌鸟孵化.在野外观察得到一窝的孵化时间是19天.每窝有4-9枚卵不等.雏鸡出壳时间非常集中,多在夜间出壳,出壳后母鸡会带领雏鸡离开巢区.每年是否繁殖2次,有待今后继续观察.食性原鸡的食性及采食行为与家鸡相似.食性比较广泛,各种植物的茎、叶、花、芽、果实、种子及昆虫、土壤动物等都是原鸡采食对象,尤其喜欢吃竹米、柱花草种子及稻谷.采食行为似家鸡,经常用爪扒开落叶层或土表进行啄食.沙浴原鸡具有沙浴的习性,尤其是在每年春季干旱少雨季节,经常可以看见原鸡沙浴的痕迹.原鸡也特别喜欢利用火烧迹地有草木灰的沙地进行沙浴.天敌在大田保护区,原鸡的主要天敌是蟒蛇、猛禽类,如,黑翅鸢、赤腹鹰、褐耳鹰、雀鹰等都是原鸡的天敌.作者曾目睹过黑翅鸢捕食原鸡的案例.
海南原鸡 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天敌
袁喜才 张春兰 李小燕 袁玲 张海 张财有 林贤梅 符运南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广州 510260 湖南省 浏阳市 第一中学 海南省岛西林场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方市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83-84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