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太子参不同种源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

  目的:通过对3个种源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与比较,为太子参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施秉栽培、宣州栽培和宣州野生3个种源的太子参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测定,采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多重比较分析表明,3个种源间各农艺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多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块根数、块根粗、一级分枝数、地上茎节数、叶长、叶宽和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表明,块根数、地上生物量对地下生物量直接正作用较大,同时全株长、叶长、叶宽、闭锁花数等性状对地下生物量亦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结论:块根数、地上生物量可作为太子参高产品种选育的最佳间接指标.

太子参 品种选育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肖承鸿 周涛 江维克 廖明武 熊厚溪 艾强 陈传艺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贵州三元太宝实业有限公司,贵州 施秉 556200

国内会议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388-391

2012-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