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牧民族两次南下西南边疆考述
战国汉初与南宋后期,北方游牧民族两次南下西南边疆地区。战国汉初南下的游牧民族,大部分居住在今云贵等地的山区,以后演变为彝、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等民族。南宋后期,蒙元统治者通过建立行省、推行土官制度等措施,积极经营西南边疆,并有不少蒙古人、色目人以军人或官吏的身份落籍西南边疆。北方游牧民族这两次南下,其发展轨迹和所产生影响均有丰富内容,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这两次南下在诸多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相比较而言,南宋后期与元代蒙古人与色目人的南下,意义更为重大,并具有顺应时代潮流的特点。
北方游牧民族 人口迁移 西南边疆 民族融合
方铁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内蒙古额尔古纳
中文
49-58
2012-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