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七篇大论”的撰著年代及其学术地位

  “七篇大论”与《素问》和《灵枢》关系十分密切,文中还多次引述过《上经》、《大要》、《脉法》等更为古老的文献,因而其撰著年代当与《素问》、《灵枢》较为接近。从其内容和用语全面受《素问》、《灵枢》的影响来看,“七篇大论”颇似《素问》和《灵枢》的后续之作。“七篇大论”较《素问》和《灵枢》更多地引进了天文历法知识,以为演绎气运变化之前提,我们可以通过所使用的天文历法的时代特点来探讨文章的撰著年代。<br>  放下关于预测问题的争议,全方位地看待“七篇大论”,其创新之处仍可圈可点。如,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某种异常气候条件下的疾病发生和流行,病机求属理论,药物疗法的五味阴阳之用、组方原则及正治、反治、反佐法等,都是其重要的学术成就,在《素问》、《灵枢》的墓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对其后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产生过较大影响。因此,“七篇大论”在医学发展史上应占一席之地。

中医基础理论 七篇大论 年代学 学术地位

赵明山

辽宁中医药大学 110032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199-202

2012-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