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性、无调性与博大的爱心--朱践耳《第九交响曲》的尾声:《摇篮曲》之分析
朱践耳《第九交响曲》中的尾声音乐《摇篮曲》虽具有“摇篮曲”的某些特征,但它不是一般的“摇篮曲”,作曲家在其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创新手法,赋予了此曲交响的属性,改写了“摇篮曲”的性质、作用和历史。文章回顾了前三个乐章的复杂内容,分析了《摇篮曲》含蓄而又深刻的歌词、“核心音调”的旋律写作、带有小“展开”的曲式结构、以及四个层次的织体与叙述→戏剧→色彩性的和声运动。最后指出:尾声《摇篮曲》表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深含一片爱心和乐观精神。这不仅是前三个乐章中忧患和评判意识的升华,也是全曲的真正主题的“画龙点睛”。此曲证明了:优美的调性音乐旋律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影响力量,调性与无调性音乐并非水火不相容。
《摇篮曲》 作品评论 艺术特色 创作风格 朱践耳
卢广瑞
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65-69
2006-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