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心血管系统不同发病部位钙化物质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

  本研究采用同步辐射和显微分析手段,包括环境扫描电镜、微区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微区X射线荧光等,从而剖析心血管系统不同部位钙化的异同点,进而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主动脉钙化颗粒通常是不规则球状,与胶原纤维接触紧密;不同发病部位钙化颗粒的物相特征基本一致,但结晶度有差异;钙化主要由碳羟磷灰石组成;早期基质中结晶物质较丰富,钙化物结晶中心较为发育,形成大量微小的球状钙化物,钙化的发展逐渐影响与促进胶原纤维发生钙化作用,随着钙化物结晶生长,受到组织结构空间的限制与结晶物质浓度影响,在不同组织中产生结晶程度与化学成分不同的钙化物。

心血管疾病 钙化物 结晶度 化学成分

朱梅倩 李艳 鲁安怀 王长秋

北京大学造山带和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32-32

2013-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