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省宁国市大坞尖钨(钼)矿区酸性岩脉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初探

  矿床主矿体夕卡岩型钨(钼)矿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受控于早震旦世蓝田组-段白云质灰岩、含锰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层位。矿体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呈层状、似层状,因此矿床具层控夕卡岩矿床的特点。从矿体仅形成于围岩的外接触带以及不同的含碳酸盐岩层位均具有类似的矿化特征来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结晶分异的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热流体沿接触带外侧通过断裂、节理裂隙甚至层面等向外接触带运移,在有利的地层及有利的空间条件下发生成矿作用,先形成夕卡岩,在氧化物阶段和硫化物阶段发生钨钼矿化,矿化产物主要重叠在夕卡岩之上。而蓝田组地层正具备这些有利的条件。不同岩性的界面是构造的薄弱环节,蓝田组与南沱组界面往往发生层间滑脱,是矿体的赋集场所。

钨钼矿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微量元素

蔡晓兵 狄勤松 魏国辉 邱军强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253-254

2013-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