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黔西北铅锌矿床流体组分来源及其混合成矿作用

  本文选择9处中型矿床开展系统的成矿流体组分来源研究,并统计10余处小型矿床已发表的相关数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黔西北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各组分来源不同,表明用流体混合模式来解释这些矿床的形成较为合理。简述为淋滤各时代地层沉积岩的大气降水或层间水,携带由有机质充当还原剂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而产生的COZ和还原态硫,与萃取基底岩石中成矿元素的变质流体在合适的构造空间相遇,发生流体混合,导致矿石硫化物沉淀。此外,各矿床间部分同位素组成有规律性变化(如威宁-水城构造成矿亚带东南的杉树林铅锌矿床,其硫同位素组成高于位于该亚带中部的青山铅锌矿床),有望指示出流体运移途径和演化规律,故有必要加强矿床间的对比分析。

铅锌矿床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同位素

周家喜 黄智龙 高建国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国内会议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360-360

2013-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