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理方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针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三种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在4家妇产科专科医院选取在产后6周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并将评分0.3分的划为重度,评分4.9分的划为轻度进行分级.将这些产妇随机纳入对照组、产后体操组、阴道哑铃组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组,治疗时间为6周.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6个月进行阴道内指检和PHENIX检测仪量化评定产妇盆底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的情况.盆底肌收缩力恢复(差值)低于3分为无效,6~8分为好转,9分以上为治愈.结果:选取产后6周随访的产妇共1198例,经筛查发现存在盆底肌力减退的产妇826例(68.9%),其中Ⅰ类肌重度肌力下降有545例((66. 0%),轻度肌力下降有281例(34.0%); Ⅱ类肌重度肌力下降有509例((61.6%),轻度肌力下降有317例((38.4%)。随访至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产后9个月)。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力在治疗刚结束时各个干预组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 001),其中哑铃组的效果最好,电刺激和体操组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9202),但在治疗结束6个月,电刺激组的疗效好于其他各组(P<0. 001),哑铃组、体操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 1966和P=0.3890); Ⅱ类肌在治疗刚结束时只有阴道哑铃有效,但在治疗结束6个月,三种方法均有效,电刺激效果最好(P<0. 001)。轻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Ⅰ类肌力在治疗刚结束时,体操效果不明显,但治疗结束6个月,三种方法均有效,电刺激效果最好(P<0.001); Ⅱ类肌在治疗刚结束时到治疗之后6个月,三种方法均有效(P< 0. 001),电刺激效果最好(P<0. 001)。从时间上比较,电刺激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内,仍有后续持续增强肌力的效果(P<0. 05),阴道哑铃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肌力持续下降(P<0. 05 ),体操锻炼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肌力下降,之后未下降。结论:未进行产后早期干预治疗的产妇盆底肌力不仅无法恢复,甚至部分有肌力减弱加重的表现。对于轻度和重度盆底肌力减退三种治疗的疗效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最优,阴道哑铃锻炼和产后体操相对较弱。所以,针对程度不同的盆底肌力减退产妇,进行个体化的早期干预治疗对女性近期和远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产后并发症 盆底肌力减退 物理治疗 疗效评估
黄健 陈丽梅 丁岩 陈义松 丁景新 张斌 朱卫琴 曹云桂 陈秀清 华克勤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保健中心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66-66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