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岩性/岩相成矿结构面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属沉积—改造型矿床,受岩性/岩相界面、构造结构面及物理化学界面(Eh-pH界面)三类成矿结构面的联合控制,其发育地段是富厚矿体的赋存部位。讨论的岩性/岩相成矿结构面直接控制了层状矿体的分布及其产状,矿体不仅分布于成熟期河床亚相边滩微相区和洪泛平原决口扇微相区,或不同亚(微)相界面,还产于特定的地层岩性组合中:下部为含砂砾岩或假整合面(透水层),中部为浅色中粒砂岩铜矿层,上部为紫色泥岩(非透水层),构成良好的成矿流体圈闭的地球化学障。进一步提出该类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岩性/岩相组合、成矿褶皱断裂、浅紫交互带、矿物组合分带。

砂岩型铜矿床 岩性/岩相成矿结构面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Han Runsheng 韩润生 Wu Peng 吴鹏 Hu Yuzhao 胡煜昭 Wu Haizhi 吴海枝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Southwest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 for Non-ferrous Mineral Resources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云南 昆明650093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174-178

2012-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