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应用多参数示踪方法研究黄河口湿地土壤有机质来源和分布

  本研究以黄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对2009年4月和6月采集的表层土攘样品中粒度、总有机破(TOC),总氮(TN),稳定破同位素(δ13C)和化学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和四醚膜脂)等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相关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如C/N比、破优势指数(CPI)、支链与类异戊二烯四醚指标(BIT)等)用来指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并建立了基于δ13C和BIT等指标的端元混合模型用来区分不同的来源对黄河口湿地土坡有机质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参数示晾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湿地土堆有机质的来源和分布特征;结合两个采样时间前后水文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不同采样区城的位置、植被等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环境条件对各参数和指标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显示,无论是全样分析参数还是化学生物标志物指标,均表明黄河口湿地土壤有机质来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特征,有高度动态变化性。

湿地土壤 有机质 时空分布 多参数示踪方法

姚鹏 尹红珍 姚庆祯 陈洪涛 刘月良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海洋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 东营257091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445-447

2012-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