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墊腳高度之伏地挺身對上肢受力之探討
目的:比较不同垫脚高度(无高度、30%肩腕长、60%肩腕长)的伏地挺身姿势对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负荷率、以及峰值时间之差异情形.研究对象:以10位无任何上肢伤残病史的男性受试者参与实验,其平均年龄为30.5±3.7岁,平均身高为173.4±4.4公分,平均体重为70.0±6.5公斤.方法与步骤:以一台AMTI测力板(1000Hz)撷取完整伏地挺身动作周期(分为上举期、下放期)各3次,并以节拍器(60bpm)控制测试的动作速度.将所得的原始讯号透过DASY Lab6.0分析软体,经滤波、力量校正模组获得原始三维地面反作用力与时间,并以标学化体重倍率(B.W)呈现.实验资料以单因子重复量数变异数分析(α=.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不同的垫脚高度对第一峰值力量与第二峰值力量及其产生时间、负荷率均无显著差异(p>.05).结论:垫脚高度增加到60%肩腕高度时,与平地上的动力学参数是没有显著差异,欲藉由垫高脚的位置来达到增加上肢负荷的训练效果是相当有限的.
运动训练 垫脚高度 伏地挺身姿势 上肢负荷 受力分析
陳峙存 江金裕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系
国内会议
台北
中文
213-217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