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的诊断治疗进展
早泄的定义和诊断,一直没有公认的标准,这使得临床医生在治疗早泄时难以选择科学合理的诊断技术和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经历明显的挫折和失望。多数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br> 目前临床广泛采用IELT等概念来描述,一些调查显示,部分人群可接受的“正常值”范围为2~6min,ISSM将IELT的临界值设定为1 min。各PE定义的共同要素是IELT短、自我对射精失去控制能力、引起苦恼和焦虑。最近的分类标准将PE分为原发性PE、继发性PE、PE的自然变异和PE样射精障碍,这有助于PE的准确诊断和最佳治疗手段的选择。<br> 目前,早泄的治疗是基于两类假说:心理-精神异常和神经-神经递质异常,其目的是削弱或延迟过快的射精行为。现在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将注意力放在了神经递质调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面,其中倍受关注、有较多深入研究报道的神经递质是5-HT,其相关生理、病理机制等问题已成为热点。<br> 2011年,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男科学组张志超教授、李宏军教授等主编了中国首个《早泄诊断治疗指南》,该指南必将对中国泌尿男科医生对于早泄的诊治起到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这对于中国早泄诊断和治疗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早泄 发病机制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王彬 李海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
国内会议
江苏南通
中文
348-351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