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天地之化育”与“裁成辅相”--《中庸》与《易传》生态主义思想研究
《中庸》一书提出了“赞天地之化育”思想,与其差不多同时的《象传》也提出“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思想,这两处文献,是古人首次明确提出要人“辅助天地化生万物”思想。这两个思想观念的提出,意义重大,因它改变了此前人们被动因顺天地变化的态度,转而使人们开始主动承担起辅助天地化生万物的责任感。但古人这一对天地化生万物的态度发生转变的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古人是因觉得天地犹不能将所有的事情做得恰妥到位,同时自觉“天生百物,人为贵”;自觉人具有其它物类所没有能力,故此觉得人应主动承担起了辅助天地化生万物的责任。古人在自觉“天生百物,人为贵”后,并没有因此而觉得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反而自觉“能力即责任”,提出人应自觉承担起“参天地之化育”,“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责任。这一思想犹为可贵,其对当代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庸》 《易传》 生态主义 理论体系
罗祥相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49-563
2012-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