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代儒學家與《太上感應篇》--惠棟《太上感應篇箋注》與俞樾《太上感應篇纘羲》的比較考察

  《太上感应篇》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善书之一,南宋以来对于中国人的伦理构造与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的《太上感应篇》注释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清代两位儒学家的注释——惠栋《太上感应篇笺注》与俞樾《太上感应篇续义》尤其值得人们关注。惠栋与俞樾这两位著名的儒学家、经学家放下身段为《太上感应篇》撰写注释,二人意图何在?影响如何?与历代注释有何不同?两书的思想、价值、意义等都是尚有待探明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太上感应篇笺注》与《太上感应篇续义》的比较考察,解明处于儒道之间的惠栋与俞樾的思想立场,进一步论述《太上感应篇》在清代的传播及影响。

《太上感应篇》 注释体裁 儒学家 清代时期

石立善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国内会议

2012国际儒学论坛

北京

中文

618-626

2012-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