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以“名”出“言”,以“言”“行”事--孔子与庄子意义观之比较

  文章从以“名”出“言”及以“言”“行”事两个角度分析孔子意义观的源生状态,并与庄子“鱼之乐”的意义观做比较。指出,对话者的悟性成为无法言传的意境得以领会的前提,也成为“行”事的前提,在这种语境中,正名之后以“言”“行”事不是去展开表面的意思,而是执行悟性能够领会的意境。在庄子那里,“鱼之乐”只是这种意境的揭示,而孔子则要把这种意境用在人间成事,即通过人缘创生的力量以做成人间的事业。因此,儒家以言行事的历史实践成为儒家实意境界之最高层级的高远微妙的化境。

孔子 庄子 意义观 学术思想

温海明 陈德明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国内会议

2012国际儒学论坛

北京

中文

682-690

2012-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