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意识生态:当代新儒学之真精神

  本文旨在讨论儒家思想对全球整体价值体系的潜在作用。这里的“整体”指一种形而上的视野,这种视野具有多维度性,它不仅包括物质维度,也包括非物质维度。在中国哲学中,它可以分别被称作“有”和“无”。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意识生态”不仅仅指在宇宙大生态体系中处于中心的位置的意识或本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意味着意识或本我与多维度性本身之间的关系。本文作者指出,这一范式代表了中国思想,特别是现代新儒学之真精神,就像我们可以在如现代新儒家的第一代学人熊十力先生的主张中所看到的那样。目前,现代新儒家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这一思想在全球视野下的适用性。由于儒家思想在整个世界及上面所说的多维度性方面,确实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因而,基于儒家思想的普适性,本文阐发了儒家思想的国际相关性,强调作为潜在贡献者的儒家思想与全球性规划的内在关联,并据此指出了儒家思想中一些主要观念的实用性。最后,因为这一学派是中国人心智活动的产物,儒家思想的国内相关性可以视为或必定是中国民族儒学的一种反映。在这一点上,本文强调了中国应作为儒家理想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典范,在促进人类(意识)进化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本文还对儒家思想在中国大陆的处境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进一步贯彻儒学精神的相关建议。作为意识学研究者,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来促进现代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意识学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而这里的“意识”可以被定义为“超越外形、时间及空间的本我、精或智性原理”。参与性研究——在这一研究中人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在意识学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像一些新儒家奠基者的体验一样的个人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新儒学思想 精神文明 意识形态 生态伦理

Simone de La Tour 西蒙娜·德拉图尔 Kevin de La Tour 凯文·德拉拉图尔 Zhang Wenzhi 张文智

中巴学术交流中心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12国际儒学论坛

北京

中文

53-72

2012-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