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亲亲相隐”与“隐而任之”

  《论语》中的“直”在不同语境下,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既指率真、率直,也指公正、正直,兼及情与理,作为一个德目,直代表了由情及理的实践超越过程,亦称直道。“直在其中矣”一句中的“直”,是真实、率直之直,而不是公正、正直之直。根据地下新出土文献,早期儒家主张通过谏诤的方式制止父母的不善之行,当谏诤不能生效时,又提出“隐而任之”,即替父亲隐匿而自己承担责任。关于隐匿的范围,子思《五行》篇主张仅限于“小而隐者”,即轻微不容易被注意的过错,而孟子则将“其父杀人”也纳入其中,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了情理的内在冲突。关于血缘亲情与社会道义一直是儒家着力处理的重要问题,需要作出认真的分析与梳理。“亲亲相隐”之争,应由“立场之争”走向“学术之争”。

《论语》 伦理道德 文化内涵 社会责任

梁涛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国内会议

2012国际儒学论坛

北京

中文

430-444

2012-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