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运动性疲劳的脉图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急性运动性疲劳脉图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实验依据。方法:对34名大学生应用功率自行车进行力竭运动造模,同步连续监测心肺功能,并分别于运动前后检测血压、脉图、血乳酸(LA)指标,并设计应用“运动疲劳主客观评分表”,包括自我感觉疲劳程度(RPE)和客观症状评分两部分,对运动状况进行评价和记录.结果:受试者在负荷运动10min左右耗氧量(VO2)、呼吸商(RER)与心率(HR)达到平台期;运动造模后,RPE均数为16.79,LA/RPE均值37.13;与造模前比较,造模运动后血乳酸(LA)显著升高(P<0.001),收缩压(SBP)显著降低(p<0.001),脉图重搏前波h3、降中峡h4均显著降低(p<0.001),w/t则显著增大(p<0.001),最佳脉压(Pm)显著降低(p<0.001)、脉图生物龄(PY)明显增大(p<0.05),较日历年龄增大显著(p<0.001).结论:脉图可以客观、有效地评价急性运动疲劳状态;脉图主要指标h3降低、h4降低、w/t增大、Pm降低、PY增大,可以作为急性运动性疲劳的脉图主要评价指标和依据.
急性运动性疲劳 脉图评价 临床诊断 动物实验
包怡敏 许家佗 孙鸿杰 任宏福 费兆馥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
昆明
中文
429-429
2012-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