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沙门菌感染规律研究系列报告之四--实验性雏鸡鸡白痢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探讨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鸡的致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日龄健康雏鸡,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同居感染,肌肉注射和口服感染4种途径进行感染。结果:因感染速度存在差异,不同的感染途径相似病变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结论:从感染速度而言,腹腔注射致病速度最快,同居感染与肌肉注射的致病速度次之,口服感染的致病速度最慢。
鸡白痢沙门菌 致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诊断
卢玉葵 陈建红 牛森 曾广灏 罗满林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佛山52823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佛山52823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8-139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