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频率和功能状态及其与肝硬化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5例慢性乙型肝炎及1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频率、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HLA-DR和CD80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脂多糖(LPS)刺激下单核细胞TNF-α、IL-10的分泌水平变化。结果:采用不同浓度LPS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健康对照组分泌TIVF-α、IIr10的水平均随LPS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则上升不明显。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频率增加,CD16阳性单核细胞比例上升,促炎因子TfYF-α分泌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病理机制 炎症因子
康富标 张国民 亢继文 杨新英 李海军 李东 孙殿兴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传染肝病科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251-251
2012-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