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患者生化、氨基酸及代谢组学变化

  目的:分析肝衰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生化、凝血功能及氨基酸谱差别,阐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各类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对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血浆、尿液进行代谢组学检测,探索人工肝治疗机理。方法:选择66例肝衰竭患者,共进行162例次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生化学、凝血功能、内毒素、血细胞、氨基酸谱及血浆尿液代谢组学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肌酐,内毒素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氨基酸谱中酪氨酸、谷氨酸、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肝治疗前后血浆、尿液代谢组学有差别,可以明显区分.患者预后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肝衰竭早期患者治愈率高于晚期患者.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不仅可以减少血清胆红素、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并且补充新鲜血浆,改善氨基酸代谢及血浆尿液中整体代谢组学变化,以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显著降低病死率.同时,选择肝衰竭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能有效提高疾病治愈好转率.

肝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凝血功能 氨基酸 临床疗效

陈佳佳 郭永征 都邵瑞 陶晶晶 俞亮 黄建荣 陈月美 叶萍 杨芊 傅素珍 陆颖峰 李兰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393-397

2012-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