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早产儿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早产儿生后早期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早产原因的关系,探讨影响早产儿早期胃肠道喂养的临床因素,试图寻找早产儿胃肠道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2010年4月至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38例按早产原因将新生儿分为三组,a胎膜早破组13例;b自发性早产组5例;c有医学指征早产组20例。收集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次胎便及生后第3天最后一次粪便约50-100m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粪便钙卫蛋白水平。结果:母亲分娩前应用抗生素治疗者,早产儿第一次FC水平明显低于分娩前未用抗生素治疗者。剖宫产出生的早产儿第一次FC水平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儿1分钟APGAR评分与第二次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第一次FC水平与首次胃肠道喂养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由胎膜早破所致早产儿胎便钙卫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早产儿生后早期粪便钙卫蛋白水平与母孕期抗生素治疗及分娩方式有关,并影响早产儿早期胃肠道喂养。

早产儿疾病 粪便钙卫蛋白 喂养不耐受 发病机制

崔娴 李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新生儿科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65-166

2011-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