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临床相关因素及损伤类型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有无低血糖脑损伤的低血糖新生儿临床资料的比较,探讨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不同损伤类型的临床表现及MRI演变规律,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定奠定基础。方法:对60例低血糖患儿包括发生脑损伤36例及无脑损伤24例在低血糖后1~24天完成首次MRI及MRI-DWI检查,对比有无脑损伤组患儿低血糖相关因素及损伤轻重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改变。结果: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中出生在农村的患儿比例分别为47.2%和12.5%。损伤组中17例以顶枕部受累为主,表现为早期DWI顶枕叶皮层高信号,其中4例皮层及皮层下白质T1WI与T2WI信号异常。广泛受累的19例表现为DWI除顶枕叶之外,额叶、颜叶,甚至弥漫性皮层高信号。两组惊厥>3次的比例分别为68.8%和26.7%,肌张力减低分别占87.5%和53.3%。结论:1、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具有顶枕部易损性及损伤可逆性。广泛受累患儿,临床表现及低血糖程度较重,多进展为脑软化。合并深部白质及深部灰质受累可能与缺血缺氧有关。2、症状性低血糖应尽早完善头MRI检查,及时干预治疗。3、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与低血糖的程度密切相关外,早期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避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低血糖脑损伤 新生儿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张懿 陈丹 张静 陈丽英 王晓明 李娟 毛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盛京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新生儿科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200-201

2011-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