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现代中国的国族认同与民族自觉

  现代中国的国族认同与民族自觉问题,经过长期的历史传统,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格局及其传统。以华夏为核心的国族认同及其民族自觉传统,成就了中华帝国传统,“夷夏”之“辨”与“统”,同样说明了民族自觉与传统的国族认同的关系。汉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及其对国家利益的主导支撑着帝国的基本结构,诸夷对华夏及其中央体系的认同则巩固了上述基本结构。诸夷与汉民族之间经常呈现为一种野蛮与文明之争,但无论成败,都是逐渐巩固了中华文明传统。中华传统的国族认同及其民族自觉,更多地诉诸于教化礼仪而不是武力及战争,这一点使其与现代民族国家通过军事确定的国族认同及其民族控制有所不同,而现代中国对内的民族团结,虽然不得不借助于一定的军事体系,但就方式而言,主要说来还是发挥传统帝国的教化及其文化形式。<br>  如何看待中国道路中不断高涨的国族主义?己引起海外的特别关注。域外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之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且有史为鉴。人们注意到,全球现代化以来,随着资本主义扩张且日益高涨的国族主义,及其促成的帝国主义及法西斯主义,使全球文明蒙止了可怕的阴影。就此而言,中国的国族主义包括国族认同,必然有其限度。当中国日益明确地将源于自身传统的和平主义作为发展的理念时,应当说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限度,剩下的当是行动及其责任。而且,在此进程中中国依然须处理好国族认同与民族自觉的关系,使民族多样性的呈现有益于、而不是有损于中华国族的重构。而且,应当说,改革开放30年来快速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中国,依然是面向现代的建国历程。

现代中国 国族认同 民族自觉 价值观

Zou Shipeng 邹诗鹏

Philosophy Schoo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China

国内会议

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价值观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62-70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