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道德与文化--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性道德及其现代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中虽然提出了实践性的思维理路,但是却并没有贯彻始终,而是最终又偏向于理论理性式的形而上学思维理路。而近代以来的道德哲学一方面遮蔽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之善与生活世界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又纳入了亚里士多德知性本体论的内容和形上思维模式,如此就使哲学性的道德反思和现实实践性的道德行为之间拉开了距离,进而使前者把道德问题总是作一种“孤立性的”、“独断性的”、“理论思辨式的”形上思考,而忽视了蕴含于生活实践境遇基础上的历史文化维度。如此就使近代以来的道德哲学成为一种远离生活世界的无根浮萍。所以重新彰显道德与文化之间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就成为解决近代以来道德哲学困境的一种重要尝试。本文首先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实践之善生成的文化性因素及其偏向,然后提出了现代性视域下的道德形而上学困境,最后探讨了张力性文化视域下的道德生成问题。
实践性道德 哲学思想 文化建设 亚里士多德
Gao Laiyuan 高来源
Heilongjiang University,China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47-354
201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