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

  本文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结合经典的分子生态学手段,对我国强酸性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机理开展了深入研究。根据氨氧化微生物氧化氨时进行化能自养生长固定CO2为碳源的牲征,在实验室微宇宙培养条件下,分别用13C-CO2和13C-CO2对酸性土壤进行标记培养,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将结合了13C和12C的微生物DNA加以分离,并对这些DNA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属于奇古菌门中的氨氧化古菌能固定13C02,且其丰度变化与活跃的氨氧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代表微生物多样性组成的DGGE指纹图谱上,两个氨氧化古菌类群在培养后显著增加,而相应的氨氧化细菌则变化不明显,表明氨氧化古菌是该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贡献者。

土壤微生物 硝化反应 分子生态学 同位素探针技术

贺纪正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国内会议

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大连

中文

20-20

2012-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