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DNA损伤诱导子代突变率升高并改变印记基因甲基化水平
目的:探讨DNA损伤精子获得的子代,其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是否发生显著性变化。方法:通过应用转基因小鼠一“BigBlue”这种突变检测模型,将其精子反复冻融后获得DNA损伤精子,继而利用ICSI-ET技术获得子代。通过收集孕中期胚胎,提取总基因组DNA、回收及体外包装入噬菌体、铺板展示、lacI突变体筛选、扩增测序等等,最终确定精子DNA损伤诱导产生的de novo突变的发生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孕中期胚胎印记基因H19和Snrpn的DMR甲基化状态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精子来源的对照胚胎相比,精子DNA损伤能够显著诱导子代突变率的升高(1.45±0.34vs.1.03±0.09,P=0.0049),而印记基因H19和Snrpn DMR的甲基化水平也发生显著变化,其中H19超甲基化(69.9%vs.52.5%,P=0.0375),Snrpn低甲基化(31.5%vs.53.0%,P=0.0451)。结论:精子DNA损伤对子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产生重大风险,在ART诊疗过程中,优选DNA完整精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遗传学意义。
人体胚胎学 精子损伤 基因突变 甲基化分析 遗传学
李燕 肖仕全 金建远 倪吴花 潘承双 黄学锋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暨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
深圳
中文
187-188
2012-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