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通过在稻茬进行扬麦20密肥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9000kg hm-2)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群体整个生育期磷素积累量动态变化采用Richards方程拟合.超高产群体拔节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成熟期磷素积累量,分别达28kg hm-2、22kg hm-2、46kg hm-2、68kg 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磷素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其次为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茎鞘、穗及成熟期颖壳+穗轴、籽粒磷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达21kg hm-2、8kg hm-2、9kg hm-2和45kg hm-2以上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花后叶片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茎鞘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片磷素转运量低于9kg hm-2,茎鞘磷素转运量高于15kghm-2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超高产群体百公斤籽粒吸磷量在0.84~0.88kg,磷素利用效率在113.60~118.93kg kg-1,磷收获指数在0.64~0.67。

小麦 超高产群体 磷素积累量 动态分析

DING Jin-feng 丁锦峰 杨佳凤 YANG Jia-feng ZI Yan 訾妍 FENG Chao-nian 封超年 ZHU Xin-kai 朱新开 LI Chun-yan 李春燕 彭永欣 PENG Yong-xin GUO Wen-shan 郭文善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扬州大学小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

国内会议

第十三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

扬州

中文

58-65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