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和常优5号为材料,设置了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超高产高效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等6种不同栽培模式,并观察上述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超高产栽培和超高产高效栽培的产量平均分别达12.0t hm-2和10.9t hm-2,较当地常规高产栽培分别高出41.6%和29.1%.与当地常规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和超高产高效栽培等处理的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比率增加.上述两处理还提高了水稻粒叶比,改善了源库关系,并提高了剑叶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抽穗后的根冠比和根系伤流量。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以改善水稻群体质量,获得更高产量。
杂交粳稻 栽培模式 产品质量
XUE Ya-Guang 薛亚光 GE Li-Li 葛立立 WANG Kang-Jun 王康君 YAN Xiao-Yuan 颜晓元 YIN Bin 尹斌 LIU Li-Jun 刘立军 YANG Jian-Chang 杨建昌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Physiology of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国内会议
扬州
中文
440-453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