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中价值的初步探索
目的:为了寻找简单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分类指标,本研究对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确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4例。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将两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弃窦CT Lund-Machay评分、嗅觉评分、皮肤点刺实验结果及血清总IgE水平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患者术前均无服药治疗史和既往手术史,未成年患者排除研究之外。结论: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为伴嗜酸性粒细胞组及不伴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间在鼻窦CT受累范围、是否存在全身变应性因素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惫义。将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8%作为其分型标准,可体现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差异,因此根据患者术前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是否大于8%进行分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临床诊断 血嗜酸性粒细胞 辨证分型
王明婕 周兵 李云川 黄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73-74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