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和鼻内镜下手术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鼻内镜手术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34例孤立性蝶窦疾病中慢性炎症15例,真菌性蝶窦炎10例,黏液囊肿8例,蝶窦外伤脑脊液鼻漏1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10~72岁,平均年龄43.6岁;首诊神经内科20例,首诊眼科7例,首诊耳鼻咽喉科7例.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其次为眼部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等;亦可表现为鼻塞、流涕,回吸性血涕,鼻腔流清水样液及嗅觉减退或无症状.鼻窦CT或MRI检查:蝶窦囊肿表现为在蝶窦内均匀低密度软组织,无增强,膨胀性改变伴有骨质吸收变薄;慢性蝶窦炎则表现为窦内黏膜增厚,出现液平,有时窦内肉芽组织增生,炎症刺激导致骨壁增生、硬化;真菌性蝶窦炎常表现为窦腔内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本组34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5例采用Messerkling技术,29例采用经鼻腔嗅裂径路,术中以上鼻甲作为解剖标志来定位蝶窦自然开口.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半年以上,30例治愈,4例好转,其中2例中鼻甲轻度粘连.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症状都不典型,无特异性,鼻部检查多无阳性体征,它可仅有以头痛为主诉的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常难以确诊。鼻窦CT和MRI是诊断孤立性蝶窦炎的最佳手段。鼻内镜手术己成为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一种理想的方法。而经鼻腔嗅裂径路开放蝶窦自然口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最直接和安全的手术径路。上鼻甲是蝶窦开放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可作为探查定位蝶窦开口的标志性结构。
孤立性蝶窦疾病 影像诊断 临床病理 手术治疗
邱连升 邱金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福州 36200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21-122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