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32例下鼻甲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来源于下鼻甲的肿瘤特点,提高对下鼻甲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32例下鼻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25~76岁,平均45.6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病变全部起源于下鼻甲,对病变范围广泛,无法判断来源的肿瘤予以排除.结果:32例下鼻甲肿瘤,22例为良性肿瘤,10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血管瘤,占81.8%,占所有下鼻甲肿瘤的56.3%。其他良性肿瘤还有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外翻性乳头状瘤1例。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非霍杰金淋巴瘤,占60%,占所有下鼻甲肿瘤的18.8%。其次,还有鳞状细胞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未分化癌1例。除3例非霍杰金淋巴瘤是双侧病变外,其余均单侧发病。位于下鼻甲前端的有血管瘤14例,外翻性乳头状瘤1例,鳞状细胞癌1例;侵及下鼻甲全长的有非霍杰金淋巴瘤6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其余位于下鼻甲的中后端。症状:鼻堵25例,鼻出血或涕中带血21例,其他症状包括脓涕、头痛、肿物、鼻背痛等。结论:下鼻甲肿瘤中约2/3为良性肿瘤,其中血管瘤最多见;约1/3为恶性肿瘤,非霍杰金淋巴瘤最多见。位于下鼻甲前端最多见的是血管瘤,占下鼻甲前端肿瘤的87.5%。短期内缓慢进展性单侧或双侧下鼻甲弥漫性肿大,且麻黄素收缩反应欠佳的患者应警惕非霍杰金淋巴瘤或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鼻甲肿瘤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

王全桂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 100034

国内会议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149-15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