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鼻内镜翼腭窝和颞下窝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索经鼻内镜翼腭窝、颞下窝恒定的解剖学标志,为手术处理翼腭窝、颞下窝等相关侧颅底病变奠定基础.方法:对11例(22侧)5%甲醛浸泡的成人尸头行经鼻内镜翼腭窝、颞下窝等相关侧颅底区域解剖学研究.经鼻内镜以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筛窦、上颌窦、蝶窦,去除上颌窦内侧、后外侧壁及腭骨垂直板、翼突,充分暴露翼腭窝及颞下窝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构,去除蝶窦外侧壁骨质暴露眶尖内侧、海绵窦内侧结构.轮廓化翼腭窝及颞下窝,暴露圆孔、卵圆孔、棘孔、翼管、破裂孔等骨性解剖学标志,并测量毗邻的解剖学标志之间的距离.结果:经鼻内镜可恒定暴露蝶腭动脉及蝶腭孔、领内动脉、翼管及翼管神经、上领神经、蝶腭神经节、眶下神经、下领神经、翼内外肌、颜肌等重要翼腭窝、颜下窝内容。蝶腭孔到翼管、圆孔的距离为(5.98士3.98)和(9.75士1.86)mm,翼管到圆孔、破裂孔的距离为(6.97士3.05)和(19.90士2.86)mm,圆孔到眶下裂、卵圆孔的距离为(3.26士1.62)和(15.84士3.29)mm,卵圆孔到棘孔的距离为(5.38士1.38)mm。结论:经鼻内镜可充分显露翼腭窝及颜下窝重要解剖学结构,并且各解剖学结构可通过相互之间的距离及位置在奔内镜二维平面上互相定位,以更直观、安全地处理该区域的病变。

颅底病变 手术治疗 解剖学 疗效评价

王志远 蔡伟伟 叶进 杨钦泰 刘贤 张革化 李源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广州 510630

国内会议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153-153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