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外鼻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外鼻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在本院接受手术的45例外鼻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缺损修复方法.结果:2003年9月至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手术治疗的外鼻恶性肿瘤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0~85岁.分别为皮肤基底细胞癌34例,鳞状细胞癌6例,隆突性纤维肉瘤2例,腺样囊性癌1例,疣状癌1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其中2例进行补救性手术切除标本未见基底细胞癌.大部分肿瘤直径在0.8~4.0cm之间.鼻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缺损,13例次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7例次游离皮瓣修复,8例次邻位皮瓣转移修复,3例次额部皮瓣转移修复,3例次局部拉拢缝合或激光治疗;鼻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缺损,2例次游离皮瓣修复,1例次邻位皮瓣转移修复,1例次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1例次额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次切除后缺损旷置及择区性颈清扫术;鼻部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2例)分别局部拉拢缝合及游离皮瓣修复;腺样囊性癌、疣状癌患者术后缺损分别邻位皮瓣、鼻唇沟皮瓣修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患者因未侵犯皮肤而于皮下将其切除.鼻面部缺损修复后均一期愈合.结论:外鼻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必须依据病变部位、范围进行选择,术者手术经验及其对修复方法优缺点的理解也是选择条件。

外鼻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缺损修复 疗效评价

华辉 李娜 孙彦 陈志俊 张念凯 孙文海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青岛 266003

国内会议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160-161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