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主客观评估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的主客观评估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46例鼻中隔偏曲病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8周对其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估,方法包括视觉模拟量表法(VAS),鼻内镜检查法,声反射检查法及鼻阻力检查法,分别记录双侧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气道阻力(NAR)等数据,并应用配对t检验对主客观评估之间有无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VAS:术前为7.5000士1.9365,术后为1.3913士1.3396,△VAS为-6.109,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②NMCA:术前为(0.619士0.214)cmz,术后为(0.615士0.119)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NCV:术前为(9.934士6.002)ml,术后为(12.100士5.039)ml,△NCV为2.16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NR:术前为(9.281士12.969)kpaS/L,术后为(1.442士1.024)kpaS/L,△NR为-7.838kpaS/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鼻内窥镜检查:术前评分为1. 261士2.632,术后为1.304士2.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VAS,NMCA,NCV,NR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鼻中隔矫正术疗效的评估应通过主客观综合判断,但主客观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鼻声反射法和鼻阻力检测法得到的各参数间也无明显相关性。

鼻中隔偏曲 矫正术 疗效评价

冯亚 张佼佼 翟立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大连 116011

国内会议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165-166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