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三例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黏膜乳头状瘤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发生。方法:我科2006年至今共诊治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3例,2例原发,另1例6年前因鼻腔肿物于外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内翻性乳头状瘤,2个月前该因肿物复发来我院手术,术后病理为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复检第一次手术后病理切片,其病理特点符合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考虑首次术后病理将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误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结果:常规检查见鼻腔内灰红、灰白、棕黄色息肉状或乳头状肿物,蒂位于鼻腔外侧壁或上领窦内。镜检示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可见外翻性和内翻性乳头状结构,上皮细胞2-10层不等,由高柱状细胞组成。胞质嗜酸性,其中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上皮内含有充满钻液及中性粒细胞的小囊。结论: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虽是鼻腔良性肿瘤,但其易复发并具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根据文献资料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与HPV感染无关。其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肿块、蒂部及邻近充血水肿组织,防止复发,并定期随访。

鼻腔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 手术治疗 临床病理 疗效评价

万玉柱 时光刚 何明强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济南 250021

国内会议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169-17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