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遗传转化过程中种传真菌污染的控制
大豆组织培养是其遗传转化的主要技术构成之一,组织培养中最基本也最关键的要求是无菌。由于大豆转化的起始外植体为萌动1d的种子,此时被污染的种子尚无任何表现症状,而农杆菌侵染又是在液体中进行,一粒种子的污染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因此,大豆种子的消毒在遗传转化中显得更为关键。国内外通用的方法将污染的器皿丢弃,然而在转化后期扔掉已长大的组培苗十分可惜。本研究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品种进行氯气消毒后发现,细菌污染经氯气消毒后可以完全除去。主要污染源为真菌,主要种类为镰抱菌、拟茎点霉种腐菌和黑斑菌,这些病菌主要以菌丝形式均可随种子传播,其污染特点为病原初期生长缓慢,形成明显菌丝约需3~5d时间,2~3d后菌丝迅速菱延至整个培养器皿,抗生素对其无效,利用真菌在前期生长较慢的特点,大豆共培3~5d后,将外植体转入含有菌抑(组培专用真菌抑制剂)的培养基中进行抗性芽的诱导、伸长和生根,对真菌抑制效果达到99%以上,且不与baste、潮霉素等筛选剂发生拮抗作用,对个别污染的外植体挑出即可,不必丢弃整皿组培苗,有效提高了转化的效率。
大豆作物 遗传转化 种传真菌 污染控制
单志慧 SHAN Zhi-hui LIU Yan 刘艳 BA Hong-ping 巴红平 ZHANG Xiao-long 张孝龙 CHEN Li-miao 陈李淼 WU Bao-duo 伍宝朵 CHEN Shui-lian 陈水莲 QIU De-zhen 邱德珍 周蓉 ZHOU Rong ZHOU Xin-an 周新安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2 The Oi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CAAS, Wuhan 430062, China
国内会议
黑龙江大庆
中文
136-136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