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引证数据分析我国科研人员关于PM2.5的研究状况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PM2.5为主题词,分析了中国科研人员关于PM2.5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中国论文产出量大,仅次于美国,但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分析表明,国际PM2.5论文产出在2007年左右达到了峰值,之后基本处于一个平台。对中国科研人员主导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科研产出有集中的趋势,主要集中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香港及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对被引频次比较高的论文的主题词分析表明,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有机碳、元素碳,硫化物、氮化物的影响也很大,另外,各种有机物,如PAHs,PBDEs,PCBs,PCDD/Fs,电子污染物,车辆尾气排放等也有较大影响。季节变化对空气质量好坏也有重要影响。可以为了解中国科研人员针对PM2.5的研究状况和相关趋势提供参考。
学术论文 引用频次 科研水平 数据库 可吸入颗粒物
LI Zhaolin 李兆林
《中国科学》杂志社,100717,北京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99-102
2012-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