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半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健康无病害的半夏(Pinellia ternate)根、茎、叶和果组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4株。对这些菌株分别发酵,用等体积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发酵液,得到菌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95%乙醇对菌丝体进行索氏提取,得到菌丝体乙醇提取物。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肺炎克雷伯、绿脓杆菌、无乳链球菌等6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用牛津杯法对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在25mg/ml浓度下,有六种粗提物的抑菌圈在15mm以上,分别为BX-3s、BX-Ss、BX-121-2y、BX-13121-2y。对活性最好的BX-8s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跟踪分离得到了三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羟基-14-二十三烯酸(1)、麦角甾醇(2),5α, 8α-环二氧-24ζ甲基胆甾-6,22-二烯-3β-醇(3)。用96孔板法测定了以上三个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它们对于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麦角甾醇(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0μg/ml。

半夏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微生物发酵 菌株分离 抑菌活性

杨中铎 周静怡

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微生物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3-13

2012-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