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C酶及其调控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AmpC酶及其调控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共收集2005-2010年共508株铜绿假单胞菌,从中分离出RAPD分型图谱完全一致,经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后,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MIC值较治疗前增加8倍的菌株共1l对.AmpC酶的检测采用头孢西丁诱导试验和三维确证试验,实时PCR对AmpC编码基因进行扩增,并对AmpC酶的调控基因AmpD、AmpDh2及AmpDh3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 11对菌株中,9对治疗前头孢西丁诱导试验阳性而三维确证试验阴性,而治疗后这部分菌株三维试验阳性,实时PCR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在治疗后AmpC酶的表达上调(以治疗前的菌株所测得的Ct值为1.0,治疗后菌株其Ct均值为1.093).测序结果 表明,治疗前菌株AmpD、AmpDh2及AmpDh3与PA01相比存在多处基因变异,而治疗前后菌株相比变异不大.结论 在受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后,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是AmpC酶的去阻遏高表达.AmpD、AmpDh2及AmpDh3存在基因变异的铜绿假单胞菌可能更导致AmpC酶的产生去阻遏高表达.
AmpC酶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姚芬 钱元恕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302-302
2012-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