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兔胚胎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基因兔胚胎的可行性,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选择载体,分别通过脂质体法、磷酸钙法和电穿孔的方法转染兔胎儿成纤维细胞,经过G418筛选后,均获得了阳性细胞株.以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兔胎儿成纤维细胞做核供体,进行了兔的体细胞核移植.结果:(1)血清饥饿处理3~5d的非转基因兔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后其重构胚的囊胚率显著高于不处理组和处理6~9d组(33.33% VS 22.47%和23.61%,P<0.05);(2)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兔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后重构胚的融合率(76.27% VS 73.12%)和分裂率(82.22% VS 72.06%)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囊胚发育率差异显著(20.59%VS33.33%,P<0.05);(3)比较3种不同方法转染的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后重构胚的发育情况,发现用电穿孔法转染的兔胎儿成纤维细胞其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脂质体法和磷酸钙法(44.44%VS 20.59%和20.00%,P<0.05),且只有该方法转染的供体细胞构建的克隆胚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而脂质体和磷酸钙法转染的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融合率以及重构胚分裂率与电穿孔法相比,虽然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没有观察到GEP的表达.结论:供体细胞经血清饥饿处理适当的时间有利于兔核移植胚胎的发育;用电穿孔法转染兔胎儿成纤维细胞可以有效的生产兔转基因克隆囊胚,且GFP作为一种标记基因,可用于转基因克隆兔的制备.
胚胎培养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细胞核移植技术 基因克隆
向舒 陆凤花 石德顺 全松 罗琛
广西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克隆与生殖调控实验室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妇产科生殖中心 广西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克隆与生殖调控实验室 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妇产科生殖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0-100
2012-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