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反复种植失败妇女“种植窗”时期子宫内膜组织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中反复种植失败(RIF)和已生育(fertile control,FC)妇女“种植窗”时期(LH+7天)子宫内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鉴定子宫内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蛋白法(SP)进行定位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分析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目标蛋白质。结果:两组之间获得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5个下调表达,1个上调表达),它们分别是β-纤维蛋白原、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琥珀酸脱氢酶黄素蛋白亚单位、腺苷酸激酶2、泛素连接酶E3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因子3(TRAF3)。涉及核酸生成、信号转导、呼吸链电子传递、蛋白质修饰、免疫与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等方面。结论:与已生育妇女比较,RIF患者“种植窗”时期子宫内膜组织存在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包括核酸生成、信号转导、呼吸链电子传递、蛋白质修饰、免疫与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等方面。

人体胚胎学 子宫内膜 蛋白表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刘倍余 李洁 徐少元 黎明涛 胡坤华 夏婷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产科生殖中心 510080 中山医学院蛋白组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生殖与不孕专科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03-104

2012-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