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目的:分析端粒酶活性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作为卵巢肿瘤诊断肿瘤标记物的意义.资料和方法:取冰冻肿瘤组织,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cation Protocol),结合银染,共测定了27例卵巢癌、5例良性卵巢肿瘤、22例卵巢癌癌旁组织以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与组织分级、FIGO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有无转移的关系.PCR产物以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以出现特征性的6-bp间隔的特征性阶梯状条带为阳性.出现>100bp的条带为强阳性,出现<99bp的条带为中低阳性.结果:本实验共对66份标本进行了检测,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仅有2例表达端粒酶活性;5例卵巢良性肿瘤中,1例表达端粒酶弱阳性.27例卵巢恶性肿瘤标本中,有23例表达端粒酶活性(其中强阳性16例);在检测的22例卵巢上皮癌的癌旁组织中,有12例表达端粒酶弱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090)和正常卵巢(P=0.0000).Ⅰ一Ⅱ期患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1%,Ⅲ-Ⅳ期患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90%(P=0.269).而强阳性率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9).在肿瘤类型和组织学分级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较高的表达率;早期和晚期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晚期卵巢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程度较高;端粒酶活性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卵巢肿瘤的标记物之一,并可以作为卵巢肿瘤判断预后的指标.
卵巢肿瘤 端粒 端粒酶
李红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北京100038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23-123
2011-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