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运用苦辛法治疗湿热性温病的研究
苦辛法是一种性味配伍方法,可分为辛开苦降法和轻苦微辛法,其中后者包括轻清宣气法和宣气化湿法。其理论肇始于《内经》,创用始于张仲景方书,唐宋时期予以传承,金元时期得以发展,明清时期这一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其中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为温病苦辛法理论及临床应用集大成者,为温病苦辛法组方用药的典型代表,其后的医家运用苦辛法深受其影响。此法是指苦味药与辛味药有机结合,重在调理中上二焦气机,以恢复中焦脾升胃降及上焦肺气宣发肃降之功,具有开痞结、降气逆、泄湿热、散邪气等功用。多用于治疗湿热之邪引起的中上二焦气机不畅而出现的各种病证。叶天士善用苦辛法来治疗湿热性温病。即用轻苦微辛之剂宣气化湿,苦寒辛热之品清化中焦湿热。叶天士常以泻心汤类方、小陷胸汤加减方等辛开苦降代表方及以加减栀子豉汤、“杏、蔻、橘、桔”之类为代表的轻苦微辛方治疗温病,从而将苦辛法系统应用于温病的治疗。然苦辛合用,并不是单纯的寒热兼治,亦非将苦味、辛味药汇聚一方就能构成此法,更非苦辛各半,而是以苦味泄降为主,辛味宣通为辅,是清热法的一种变通。
叶天士 苦辛法 湿热性温病
耿彦婷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06级七年制外向型英语班,天津 300193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医药发展国际论坛卫星会议暨第六届“岐黄雏鹰”学术科技论坛
天津
中文
272-272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